存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移动版 | RSS订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信息>>正文内容
 
江西省重点产业招商册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5日】 【来源:对外交流处】 【作者:苏丹】

 

电子信息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是江西重点打造的两个万亿产业之一。按照省统计局全口径数据统计,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688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润417.2亿元,同比增长52.2%。产业规模全国排名前移至第7位、利润第5位,中部地区稳居第1位。全省培育形成了南昌高新区光电及通信、南昌经开区光电、吉安井开区通讯终端设备等18个产业集群,拥有吉安和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写入新时代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399户,拥有华勤电子、立讯智造、欧菲光、合力泰、木林森等1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晶浩光学、联创电子、博硕科技等近10家企业营收均超50亿,联创光电、协讯电子、红板、摩比通讯等一大批企业营收均超20亿,基本形成了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融通发展格局。
二、产业发展目标
至2023年,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产业规模和整体质量效益进入中部地区前列,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产业增速继续高于全国行业和全省工业平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产业对江西省工业、经济、社会、民生的支撑效用日益强化。
三、产业布局
智能终端产业方面,以南昌、吉安、赣州、九江为重点,紧抓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智能化应用等带来的机遇,构建覆盖高中低档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依托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效应。积极探索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支持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终端。
基础电子产业方面,以吉安、南昌、赣州为重点,巩固壮大半导体照明、印制电路板(PCB)、电子材料等基础电子领域,延伸做强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红黄光硅衬底LED、芯片级封装、功率型封装技术和IC载板、柔性PCB、高密度互连板(HDI)、特种PCB、LED/LCD用PCB等高端产品生产工艺,并对可靠性设计、集成开发工具等智能传感器设计环节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发展功率型集成电路外延片、芯片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封测环节。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智能终端方面,重点围绕“移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开展招商,着重引进和发展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后排显示屏等产品,面向普及型消费领域的PC端、移动端、电视端、一体机、CAVE沉浸式系统等多形态VR/AR/MR终端及显示系统,开展智能电视LCD、OLED高清显示屏幕加工制造布局,构建智能音箱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家居下游内容服务商。境外招商主攻美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基础电子方面,积极布局OLED、MiniLED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等新兴技术产品。着重发展高分辨率、低成本的6-14英寸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以及55英寸以上大尺寸显示面板。重点引进原材料开发、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配套服务、应用等项目。境外招商主攻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东莞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9年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抓住京九高铁即将贯通的机遇,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和《江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9年8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5G发展的若干措施》。
2019年9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江西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2020年6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2020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江西省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江西省金融服务团支持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工作行动方案》。
2021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电子信息处 0791-88916389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虚拟现实(VR)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将虚拟现实作为江西省实现“变道超车”“换车超车”的重要引擎,按照“掌握一流技术、推广一流应用、培育一流企业、建设一流研究机构、打造一流产业”的总体要求,全省凝聚共识、开拓进取,着力推动VR产业提速提质发展,加快形成集群集聚效应,全力打造VR产业高地,坚定向“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方向迈进。全省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298亿元,2021年超过600亿元,连续三年翻番。
二、产业发展目标
至2023年,把江西省打造成VR产业集群高地、VR技术创新高地、VR应用示范高地、VR人才集聚高地、VR政策环境高地。
1.产业集群高地。到2023年,引进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VR企业,集聚一批V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2.技术创新高地。建设2-3个VR产业相关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品与应用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3.应用示范高地。实施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应用,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在部分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现VR深度应用。
4.人才集聚高地。培育和引进100名以上掌握关键技术、带动交叉学科发展的VR领域高端研发人才、应用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吸引50个以上国内外高水平创业团队。
5.政策环境高地。制定出台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构建完善统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适应VR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开放合作机制、创业促进机制、特色文化氛围和良好营商环境。
三、产业布局
按照“一核心、两体系”进行总体布局。
“一核心”是指以南昌市为核心,围绕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建设总目标,依托已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要素,聚力打造VR产业生态链,形成制造、内容、软件开发、分发平台等环节的产业闭环。
“两体系”是指VR硬件配套基地体系和软件服务平台体系。硬件配套体系,即依托吉安、赣州、九江、上饶、新余、萍乡、赣江新区等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智能穿戴、数字视听等硬件整机设备,以及触控显示模组、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关键零件组件产品,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巩固和拓展全省VR产业链条。软件服务平台体系,即鼓励鹰潭、上饶、九江、宜春、抚州、赣州等设区市根据智慧物联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和多领域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定制化水平,促进VR在民生及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创新,强化对全省VR产业的战略支撑。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以构建“硬件+软件+专业服务”的产业链为目标,加快推进VR硬件设备、专用软件和VR集成、测试等专业服务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VR硬件方面,重点引进主机式、手机式、一体式等VR整机设备制造商,配套设备方面,重点引进传感器、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与VR核心业态紧密联系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
VR软件方面,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推动“VR+”应用发展,引进VR相关的人工智能、5G、云计算服务、数字创意等相关联的企业。
重点引进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境内主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青岛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西省政府在2018年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上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全国唯一的VR产业部省合作协议。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VR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VR产业“江西高地”指明方向。
2019年6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着力构建我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路线图。
2019年10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虚拟现实应用推广、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投融资政策扶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江西省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推广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软件处0791-88916392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景德镇市商务局0798-8586881
萍乡市商务局0799-6333155
新余市商务局0790-6452800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宜春市商务局0795-3221910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半导体照明(LED)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发展LED产业优势突出,原创的硅衬底LED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近年来,江西在半导体照明科研和产业化方面发展迅速,2021年完成营收超过800亿元。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建立了外延片、照明芯片、封装和应用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木林森、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企业为主的LED产业集群。现有半导体照明规上企业125家,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使江西省成为国内具备MOCVD制造、MO源、外延片、照明芯片制造、照明芯片封装、照明应用产品等全产业链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发展目标
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聚焦关键技术、重点地区和重点应用,把南昌打造成全国的LED光谷,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LED全产业链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形成和强化产业规模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产业技术优势。
1.产业规模目标。到2023年,全省LED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2.产业链目标。全面建设LED产业完整链条及相适应的配套体系,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和配套设备、配套材料的紧密协作关系,形成产业上下游协调创新与应用示范体系,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整体优势。
3.技术创新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凝聚力。在关键技术、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通用照明市场渗透率占较大比例,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占据并始终保持LED产品生产技术、核心设备制造技术、配套材料制造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产业布局
构建以南昌为核心区,吉安、宜春、萍乡、新余等为重点集聚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和应用产品,梯次分布、辐射全国的区域布局。
1.光谷核心区。以打造南昌光谷为目标,重点建设LED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和认证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交易应用中心和全产业体系。
2.重点集聚区。以吉安、宜春、萍乡、新余等为重点,大力推动LED产业集聚发展。吉安重点发展LED器件封装和全系列应用产品以及支架、光学器件等配套产品,打造LED智能照明产业基地。宜春重点推动高安光电产业集群、万载县LED照明灯饰产业基地发展,打造集LED室内照明、移动照明应用及器件封装一体化产业基地。萍乡、新余重点打造LED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装及照明应用基地。
3.产业辐射区。九江重点推动武宁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发展,打造LED室内照明灯具生产基地。赣州充分利用稀土资源优势,在发展终端照明产品的同时,着力打造LED配套材料生产基地。鹰潭、上饶、抚州和景德镇结合各自产业特点,重点打造LED应用产品及配套产业基地。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大力发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装,围绕硅衬底LED技术及其产品的应用领域,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技术,开展mini LED、micro LED、OLED及量子点发光等显示关键技术的研发;围绕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的研究,不断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建立有机联系,打造基于硅基LED原创技术的完整产业体系。
上游芯片方面,实行硅基、蓝宝石技术同步推进,硅基优先予以支持。重点引进大尺寸衬底材料制造,以及通用照明、LED背光源等高端应用的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项目。
中游封装方面,重点引进硅基大功率LED封装,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和产能规模较大的表面贴装项目,硅衬底LED芯片高品质无荧光粉激发高光效健康照明白光、植物照明及医用LED光源等各类特种照明封装项目,实现高端照明灯珠与普通照明灯珠全覆盖,迅速实现产能扩张。
下游应用方面,重点引进健康照明、新型显示等高端应用项目,硅衬底LED芯片高品质无荧光粉激发高光效健康照明白光、植物照明及医用LED光源等各类特种照明应用项目,重点应用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LED照明项目,推动面向各领域的LED照明应用产品发展。
配套材料及设备方面,重点引进6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生产线,重点发展为LED配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驱动电源等基础材料项目,发展相应配套材料和关键设备。
境外招商主攻荷兰、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福建厦门、广东深圳、东莞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9年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抓住京九高铁即将贯通的机遇,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千亿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9年6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公办室印发《推进硅衬底LED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激发硅衬底LED技术内生动力,加快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化步伐。
2020年6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2020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江西省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江西省金融服务团支持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工作行动方案》。
2021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电子信息处0791-88916389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景德镇市商务局0798-8586881
萍乡市商务局0799-6333155
新余市商务局0790-6452800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宜春市商务局0795-3221910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电子商务产业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重点举措,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主体培育、平台联动、配套完善,全省电子商务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网络零售额1926.2亿元,列全国第14位,同比增长24.3%,列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654.0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7.1个百分点。目前,南昌、赣州两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48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家,国家数字商务企业3家;新认定省级电商示范基地30家、示范企业100家;获评淘宝村57个、淘宝镇76个,淘宝村、镇数量均居全国第十,分列中部地区第二、第三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消费升级,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等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营销观念日益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引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分布合理、运行高效、要素集聚、管理科学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和发展格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体系、配套服务、应用推广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电子商务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2022年力争全省网络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
三、产业布局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的现实基础,从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角度出发,形成“一核三区”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的功能和布局。
昌九电子商务核心区:打造电商服务业总部基地。通过洪大电商产业园、魅丝蔻电商大厦、美翻-全球电商(流量)产业园、共青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京东智能城市(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庐山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汇集大批高新技术、传统商贸、文化创意、轻工纺织等多种类型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全省电子商务服务业核心聚集区、电商人才培养聚集区、电子商务综合功能区。
赣东北区域:发挥紧邻浙江、上海、福建等电子商务发达省份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引进浙江、上海等地电子商务及其配套服务企业,逐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电子商务企业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赣西区域:重点围绕医药、光伏、锂电产品等传统产业聚集,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积极引进和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若干个商产融合程度高、规模效益好的产业基地(园区),培育特色产业电子商务集群,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子商务聚集区。
赣中南区域:充分发挥国家支持赣南等苏区振兴发展政策优势,依托有色金属、箱包、电子信息、家具、现代物流及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集中建设若干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全省优势产业电子商务聚集区。
四、主攻方向
结合江西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积极推进产业招商,一是“招大引强”,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功能性机构入驻产业园,推动设立全国性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二是龙头带动,聚集更多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大引入电子商务服务和支撑企业,重点引进电子商务咨询、文案策划、代运营、主播孵化、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等。三是加强配套,引入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楼宇投资项目。四是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吸引全国优秀电商企业和优秀人才。
境外招商主攻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五、政策措施
2018年9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加强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配送车辆物范运营和便利通行、提升快递末端服务能力、提高协同运行效率、推进快递物流绿色发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进一步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2020年12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培育电商物流平台。
2021年3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电子商务方面重点推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商务厅 现代服务业处(电商处) 0791-86246515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信息化推进处0791-88916500
南昌市商务局 0791-83884218
九江市商务局 0792-8139012
景德镇市商务局 0798-8536868
萍乡市商务局 0799-6331937
新余市商务局 0790-6451583
鹰潭市商务局 0701-6431765
赣州市商务局 0797-8996178
宜春市商务局 0795-3270565
上饶市商务局 0793-8303232
吉安市商务局 0796-8223752
抚州市商务局 0794-8251551
江西省电子商务协会 0791-86260119

 

物联网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物联网和5G产业已形成了感知产品制造、网络传输产品制造、平台支撑和物联网智能终端应用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应用驱动下,模组、射频天线、光模块、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物联网制造业龙头企业。
江西省物联网和5G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南昌、吉安、鹰潭、九江、赣州等地呈现出量质同升、升级发展的良好态势,智能终端、模组、触摸屏等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与市场影响力,发展势头强劲。物联网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物联网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5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100亿,实现了两年翻番,2021年产业规模达1614亿元。
二、产业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江西融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产业链分工和协作配套,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布局,结合我省实际,引入能带动、完善、补强我省物联网产业链企业落地,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三、产业布局
江西物联网和5G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具备较为完备的上游产业体系。打造了以鹰潭为基地(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南昌为产业主体区,其他设区市为特色功能区的“1+1+10”移动物联网发展格局,模组、传感器、智能终端、5G关联产品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了适合江西实际、分布合理的物联网产业布局。鹰潭市重点发展元器件、模组、智能终端;吉安市重点发展移动通讯终端及传输、多层线路板、触控显示、数字视听等细分产业;南昌市重点发展网络设备、传感器、特定功能芯片、元器件和应用服务;九江市重点发展网络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射频器件;上饶市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柔性线路板、光学镜头模组、新型显示;赣江新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整机、模组配件。同时我省认定了南昌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信丰5G产业园、龙南5G产业基地、吉安5G智能硬件制造产业基地、鹰潭高新区5G+物联网产业基地5个省级5G产业基地,基本形成高端电子研发、基础材料、配套器件、关联芯片、5G宏基站、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全产业链。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结合江西省现阶段物联网发展现状与短板弱项,以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为方向,有针对性地在物联网上游重点招引嵌入式微处理器制造、芯片封装与测试、特定功能芯片和元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通信模组等制造类企业;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游重点招引物联网软件开发和物联网开放平台及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产业链下游重点招引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
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招引上。注重未来发展趋势与优势产业相结合,以通信芯片、安全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身份识别、汽车自动驾驶芯片、LED芯片和AI芯片等为重点,完善物联网产业上游产品。
在传感器生产类企业招引上。重点招引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制造的各类传感器。如:MEMS加速度计、MEMS压力传感器、MEMS温度传感器、MEMS陀螺仪、MEMS气体传感器等。
在传输设备制造类企业招引上。重点招引全系列光通信系统设备(接入网传输、城域网传输、核心网传输)制造企业和网络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及服务类企业,加强核心基础全光通信器件研发制造能力。
在平台类企业招引上。重点招引物联网软件开发和物联网开放平台及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
在应用类企业招引上。重点招引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智能医疗、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领域终端产品制造企业。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7年9月,科技部、工信部和江西省政府在南昌签订《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2020年12月续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1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移动物联网发展规划》。
2019年8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加快推进5G发展若干措施》。
2019年9月,江西省工业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我省5G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信息化推进处0791-88916500
江西省商务厅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些年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企业规模和实力持续走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长,在虚拟现实、政务信息化、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特色突出的骨干领军企业。全省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1家。2021年,全省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9.5%;软件产业实现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30%。
二、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江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基本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园区建设提质升级,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软件融合赋能作用进一步凸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三、产业布局
结合江西各市、县(区)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市场环境,着力构筑“一高三核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其中:
一高引领:即以南昌市为中心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引领示范高地。依托产业基础和创新载体优势,充分发挥南昌高端要素集聚优势和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集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重点发展虚拟现实、系统集成和政务、医疗、教育、电力、森林防火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及服务,增强辐射能力。
三核做强:以上饶市为核心,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旅游、数字营销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以赣州、吉安为核心,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信创产业基地。以鹰潭市为核心,重点发展传感器、芯片、通信模组和物联网终端产业,强化移动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加速“物联江西”向“智联江西”转变,着力打造全国移动物联网示范应用标杆区。
多点做专:多点触发,打造新兴产业产业链长板优势。依托南昌VR科创城、泰豪VR产业园大力发展虚拟现实产业;依托鹰潭市智慧科技创新小镇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移动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依托上饶、抚州、宜春等地大数据产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一批自主创新的大数据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优先支持列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南昌、赣州、抚州等地建设区块链产业园,加快招引培育一批优秀区块链企业,打造区块链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动南昌高新区软件产业园、南昌VR科创城、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抚州大数据产业园、鹰潭物联网等错位发展、扬优成势,在全省形成互补融合发展局面。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VR应用软件等领域,积极引进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入赣。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境内主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软件产业发展。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软件服务业处0791-88916391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江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整体产业已具备了从整车到底盘、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江铃集团、爱驰汽车、昌河汽车、国机智骏、凯马汽车等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小蓝经开区、南昌经开区、抚州高新区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整车拥有江铃、昌河、全顺、福特、五十铃、爱驰、国机智骏、驭胜等10余个知名品牌;轻型商用车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商用车保持了传统竞争优势,成为拉动行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江铃轻客继续保持细分市场领先地位。2021年,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为43.6万辆和43.7万辆,营业收入1337.9亿元。新能源汽车是江西省重点培育的产业,2021年,江西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20259辆和21258辆,同比增长128%和76%。
二、产业发展目标
着力壮大乘用车、商用车整车制造生产规模,不断提升乘用车规模化、智能化制造能力;重点打造小排量高效节能型燃油发动机平台,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先进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
三、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区域:南昌、景德镇、九江、赣州、上饶、抚州。南昌:重点建设南昌小蓝经开区汽车产业区、新建区长堎工业园汽车产业区、南昌经开区客车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紧凑型SUV、中高档皮卡、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及城市多功能专用车;零部件重点发展DCT变速器、空气悬挂、高效节能环保型发动机、汽车轻量化材料及汽车电子产品。景德镇、九江:以北汽昌河为核心,充分依托与北汽集团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小微型轿车、城市SUV、MPV、轻型货车、小排量节能高效系列发动机。打造集整车及发动机产、供、销、研于一体的北汽南方基地。赣州:鼓励轻型卡车及专用车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格特拉克、群星机械、经纬科技等零部件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速度,重点鼓励发展DCT、AT变速器,打造传动系统制造基地。上饶:依托长城汽车、吉利商用车,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长城汽车、爱驰汽车,发展新能源乘用车。依托吉利商用车,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依托吉利客车,围绕轻型客车、大中型客车产品,加快打造江西客车生产基地。零部件方面,长城汽车在上饶建设华中区域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基地,蜂巢能源在上饶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抚州:整车方面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重点发展中档皮卡、紧凑型SUV及专用车等产品。围绕抚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鼓励江铃底盘丰富底盘系统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国内知名的底盘配件生产和采购基地,引导荣成机械尽快提升汽车转向拉杆总成、转向杆臂总成、接头总成,针对微型车的配套能力,打造微型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基地。
新能源汽车重点围绕整车及“三电”关键零部件完善产业布局。整车以南昌为双核心,围绕赣州、上饶地区,建设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以三元、磷酸铁锂体系电池为主导,依托赣州、宜春、抚州与新余现有产业优势,建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驱动电机以宜春为中心,带动赣州协同发展;电控系统以南昌、上饶为重点,发展整车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鼓励江铃集团、昌河汽车等重点企业,联合国内互联网、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知名企业,加大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整车主要发展轻量化底盘、轻量化车身、整车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系统,境外招商主攻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境内招商主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关键零部件主要发展自动变速器、节能汽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燃气发动机、发动机电控单元ECU、汽车轻量化材料、汽车电子。境外招商主攻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境内招商主攻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地。
新能源汽车整车主要发展电动化底盘、轻量化车身、整车设计、混合动力系统、整车控制器;动力电池主要发展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电池轻量化、高比能量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其它关键零部件主要发展高效驱动电机、轮毂电机、电机控制器、电动转向、电动空调、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主要依托骨干车企,联合国内外龙头,开展智能车载终端、汽车进程服务人机交互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传统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招商主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8年5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0)》,从产业布局、奖励措施、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应用环境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汽车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五千亿级汽车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21年9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推进江西省汽车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装备工业处0791-88916369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赣江新区开放发展局 0791-87376216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景德镇市商务局0798-8586881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江西省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企业228家,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10亿元左右,产业主要集中在南昌、赣州、九江等地,主导产品有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智能电网、中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中广核贝谷科技的车辆成像检查系统、泰豪科技的智能电网、南昌中微的气相沉积设备(MOCVD)、好朋友科技的人工智能选矿设备、佳时特数控的高精度高速机床等产品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中机公司的车辆轮对数控动平衡去重机床、三川智慧的物联网智能水表、绿萌科技的智能果蔬分选装备等产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依托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的专业研发机构,组建了江西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合会,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
二、产业发展目标
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部署,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江西省产业升级和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示范应用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坚持培育壮大与招大引强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并重,引导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链提升,打造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集群,使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全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依托汽车、电子、食品、医药、建材、民爆、军工、物流等行业应用平台,鼓励生产焊接、喷涂、装配、搬运、码垛、打磨等工业机器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新型传感器、智能仪表及控制系统、高端光学仪器、卫星导航地面设备、高速铁路轨道数字化测量设备等智能测控装置,伺服驱动装置、精密传动装置、复合切削工具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分布式智能微电网中枢配电控制系统等集成智能装备。
2022年,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0亿元,重点培育10户左右具有专业技术、在细分领域全国领先的特色企业,打造20个智能装备(机器人)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1至2个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链比较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三、产业布局
以南昌为重点,以九江、吉安、赣州、新余等地为重要支点,打造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机器人方面,重点培育焊接、喷涂、装配、搬运、码垛、打磨等工业机器人生产能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依托医院、养老院、社区等服务应用平台,重点发展代步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产品。制造装备方面,大力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农机和矿山机械方面,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着力研制果蔬后续加工处理设备、粮食烘干机械、育秧播种设备、新型植保机械,重点发展智能起重机械、高效粉碎选矿机械、矿山巷道采掘成套设备、先进制动系统等。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抓住全球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进入中国的趋势,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和全产业链招商,围绕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及有特色、有技术、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南昌建设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境外招商主攻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上海、广东、浙江、北京、江苏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江西制造强省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江西省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企业,及具备智能制造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供应商。
2019年1月,江西工业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江西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提升智能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突破智能装备关键基础共性技术,加大智能装备与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壮大自主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江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2019年开始,每年编制《江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强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首台(套)装备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五千亿级装备制造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21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模式、平台协同发展,实现智能制造层级水平与供给能力协同升级。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装备工业处0791-88916369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新余市商务局0790-6452800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航空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经过近70年的发展,江西省的航空制造具备较强的产品总体设计、试验验证、先进制造和总装总成能力,是我国教练机、无人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研制重要基地,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航空企事业单位115家,包含洪都集团、昌飞公司、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江西德利直升机公司、江西冠一通用飞机公司、江西腾宇通航公司等10家整机制造企业和洪都商飞公司、景航航空锻铸公司等72家配套企业。同时还拥有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洪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等多家航空科研院所和试验基地。2021年,江西省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13.26亿元,同比增长17.3%。
二、产业发展目标
江西将按照“大航空”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教练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民机机体及部件的制造水平,建立航空研发、制造、试飞、运营、维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2022年,全省航空产业总收入力争突破1600亿元。
三、产业布局
教练机方面,依托中航工业洪都航空等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探索未来飞行训练发展趋势,完善产品体系,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飞行训练系统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
直升机方面,依托中航工业昌飞公司、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单位,着力引进若干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前景良好并取得适航证的机型建立生产线,重点提升多载重系列、多型号直升机生产能力。
固定翼飞机方面,以南昌、上饶等地为核心区域,以轻型公务机、超中型公务机、轻型涡桨飞机和无人机等为突破口,带动涡扇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逐步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
民航大飞机方面,加快推进南昌等地的机身大部件制造由前、中后机身向机体其他部件拓展,着力形成机身集成制造能力,扩大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
通航运营服务方面,利用各地逐步完善的通用机场,加快组建通航公司、航空俱乐部、航空教育培训机构、航空销售维修等运营服务主体,形成通航运营服务企业集群,以通航运营服务促进通航制造。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深入推进招大引强,重点对接中国航空工业、中国商飞分工布局调整,大力吸引航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配套和维修以及通航运营服务等企业落户江西。重点是围绕推进园区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其中:南昌航空城主要是引进大飞机部件研发制造,教练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航空转包、航空配套设备、零配件加工项目及复合材料研发制造等。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区主要引进直升机制造及维修保障和航空铸锻件项目。各地通用机场主要引进整机制造和通航运营服务项目。
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境内主攻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7年7月,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江西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全省各设区市购买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的暂行办法》。
2017年7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通航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20年7月,江西省工信厅印发《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将无人机及相关服务纳入购买通航服务范畴。
2021年7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航空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年11月,江西省工信厅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航空和船舶工业管理处0791-88916559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景德镇市商务局0798-8586881

生物(中)医药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拥有樟树千年南国药都,在中国四大传统中药炮制流派中,江西“樟帮”、“建昌帮”占据其二,在海内外影响深远。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打造和扶持,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江西省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全省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1.23亿元、同比增长16.58%,利润155.12亿元、同比增长20.04%。拥有济民可信集团、仁和集团、青峰医药集团、汇仁药业、华润江中、博雅生物、洪达医疗、天新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进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袁州医药产业集群、南昌小蓝经开区医药产业集群、峡江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永丰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赣州章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7个主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此外,赣江新区的中医药、抚州经开区和东乡开发区的中药和大输液、景德镇的化学原料药、吉安井开区的中医药也形成了次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
江西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一是子行业门类齐全,中药和医疗设备占据主导位置,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医药的四个主要子行业中成药、化学药、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江西省均有覆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条完整。二是产业集群发展较快,进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0余家,产品涵盖医疗器械100多类、3000余品种,一次性输液器械占中国大陆市场30%以上;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聚集了药材种植、加工、炮制、中药、保健品研发、药品流通、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企业240余家。
二、产业发展目标
着力建立特色突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医药产业体系,形成以高品质中医药、化学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支撑的医药产业大格局。实现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园区集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
中成药方面,以南昌、宜春等地为重点区域,实施大品种战略,优先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传统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推进重点中药企业所需中药材基地化建设,加快发展江西省道地中药材重要资源开发;加快中药饮片企业的整合提升,打造中药饮片的龙头企业和强势品牌。
化学药方面,以南昌、赣州、景德镇等地为重点区域,突破优势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关键生产技术,对优势品种实施新制剂技术产业化开发,实施应用缓释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大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抢仿专利到期的全球知名品牌畅销药物,鼓励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
生物技术药方面,以抚州、吉安等地为重点区域,围绕血浆原料深度开发,突破关键生产技术、实现系列化发展,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和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积极引进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诊断制品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企业。
医疗器械方面,以南昌为重点区域,支持企业改造提升输注器具、卫生材料、血细胞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等现有优势产品品质;吸引有能力的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进驻,重点开展临床需求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优先支持研发和生产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围绕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深入推进招大引强、集群招商、产业招商,根据产业规划和布局,重点围绕中成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带动项目、延伸配套项目和技术创新型项目,突出招商引品,突出产业链前端,突出优势品种和创新产品,突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其中:
中药方面,引进带品种的中成药制造项目,依托樟帮、建帮的饮片炮制技术,引进知名品牌,整合提升中药饮片。化学药方面,引进缓释与控释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抢仿专利到期的全球知名品牌畅销药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项目。生物技术药方面,引进血浆原料深度开发、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诊断制品等项目。医疗器械产业方面,引进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项目。
境外招商主攻美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境内主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天津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8年11月,赣江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赣江新区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的通知,明确对科创城桑海核心区的药品、医疗器械品种、项目和企业等的具体支持内容。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9年8月,南昌市《湾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湾里区促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湾府办字[2019]43号),明确了对科创城江中药谷核心区的12条支持政策。
2020年4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产业链之一。
2021年9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医药+创新”产业发展主线,加快推进江西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医药工业处0791-88916381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宜春市商务局0795-3221910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新材料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江西省被称“世界铜都”和“世界钨都”,江西赣南素有“稀土王国”之美誉。有色金属是江西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江西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约占全省工业的五分之一,约占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十分之一,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有较好的基础。主要特点是: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多个有色金属矿种的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被誉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中钨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铜、铋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采易选,伴生矿产多的特点;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且稀土资源独具特色、集中度高,品类齐全,是富含铽、镝、铕、钇等高价值稀土元素的离子型资源。
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发展。以铜、钨、稀土产业为代表, 依托省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江西省有色金属产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是全国重要的铜、钨、稀土产业基地。建成了贵溪铜及铜加工、鹰潭铜合金材料、赣州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龙南稀土精深加工、丰城再生铝、横峰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多个重点集群。培育出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企业,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涌现了中国稀土集团、江铜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其中:铜产业以江铜集团为代表,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装备居世界先进水平;钨产业以江钨控股集团、崇义章源钨业股份公司为代表;稀土产业以中国稀土集团为代表,是首个把总部落户江西省的中央企业;稀有稀贵金属产业以九江有色金属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
有色金属产业体系完备。形成了采选、分离、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查、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产业链方面:铜产业形成了以废铜回收、铜杆、线、管、棒、板带、箔、异型材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企业;钨产业形成了以钨精矿、APT、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钨铁、钨条、钨丝、硬质合金以及硬质合金工具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钨原料及冶炼加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稀土产业形成了以稀土原矿、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稀土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2021年全省有色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641.1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铜、钨、稀土营业收入分别为4607.7亿元、318.5亿元、540.7亿元。
(二)钢铁新材料方面。钢铁产业是江西省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246”发展格局,即新余钢铁、方大钢铁2大钢铁集团,九江沿江钢铁、新余钢铁及钢铁加工、进贤钢结构、萍乡粉末冶金4个产业基地,建筑用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输变电电机用钢、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金属制品6大产品系列。产业集中度位居全国前列,新钢、萍钢和方大特钢的钢产量占全省比重达到99%。新钢钢绞线制品、锅炉容器板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方大特钢弹簧扁钢、易切削钢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2021年,全省粗钢产量2710.96万吨,居全国第13位,实现营业收入3332.71亿元,同比增长31.52%。
(三)石化新材料方面。石化产业作为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江西省石化产业主要由原油加工业和化学工业两大子行业构成,原油加工业主要企业有中石化股份九江分公司;化学工业涵盖基本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氯碱、涂料、专用化学产品、橡胶制品、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拥有中石化股份九江分公司、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江西黑猫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龙化工有限公司、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有限公司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乐平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江西星火有机硅产业集群、会昌氟盐化工产业集群、樟树盐化工产业集群、新干盐卤药化产业集群等石化产业集群。部分化工产品独具特色。赤霉素原药产能240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产能居全球第一;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产能居亚洲第一;炭黑产能106万吨/年、汽油抗爆剂MMT500吨/年、AC发泡剂7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20%以上,产能居全国第一。2021年,江西省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915.55亿元。
(四)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近年来,江西省建材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增长较快,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效应增强。形成了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江西大华玻纤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九江市濂溪区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赣州市上犹县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2021年全省建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896.5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420.7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实现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71.1%。
二、产业发展目标
(一)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着力推动铜、钨、稀土三个领域主要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进铜、钨、稀土等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铜及铜合金材料: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以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和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大铜产业经济总量,提升铜产业质量。推动绿色、高端、高效、智能发展,推进铜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战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构建江西省铜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铜都”。钨等稀有金属材料:加快钨矿采选技术改造,推进数字矿山、绿色矿山、冶炼智能工厂建设。加大高端钨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扩大钨终端应用。鼓励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和整体硬质合金刀具。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钨产业链和区域的协同发展。支持优势大型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遵循市场原则,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收购重组。引导企业专业化协作发展,突破复合碳化钨基涂层材料,复杂岩层、深部钻探用新型结构硬质合金瓶颈,发展精细化、模块化、组件化钨产品。稀土功能材料: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内外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畅通市场与研发的两端对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突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紧盯世界级稀有金属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打造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扩大以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为主的应用产业规模。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战略投资者开展深入合作,力争在稀土资源绿色开采、催化材料、高纯靶材、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及磁减震器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钢铁新材料方面。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钢铁产品制造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按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应用先进技术,拓展产品领域”原则,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钢、新型钢构、粉末冶金等新材料,实现产品制造的高端化、精品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争取2022年,全省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400亿元。
(三)石化新材料方面。围绕全省石化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重点向有机硅、聚烯烃以及高端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拓展。2022年,石化产业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7%以上。
(四)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两化融合(互联网+),优化行业提质增效能力;通过补链和延链,发展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产业,满足新兴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重点鼓励优势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特种用途的玻璃纤维及制品,满足电子等行业发展的需要。2022年,全省建材产业争取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以上,其中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玻璃纤维纱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
三、产业布局
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铜及铜合金产业集群:以鹰潭为中心,以南昌、抚州、宜春和上饶为重点发展铜及铜合金产业。鹰潭重点培育铜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加快“世界铜都”建设步伐。南昌以高新产品研发为主导,大力建设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基地。上饶、赣州、抚州以铜材深加工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铜加工产业基地和配套基地。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中国稀金谷”一核两区(赣州高新区、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为重点平台。以赣州为核心的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产业区域。硬质合金产业集群:以赣州、九江为重点,形成高端硬质合金材料及成套工具制造产业集群。
(二)钢铁新材料方面。新余着力打造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向特钢新材料、特钢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南昌依托现有弹簧扁钢、汽车板簧的市场优势,加快汽车零部件用钢材料发展,加快进贤钢结构产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空间钢结构和重钢结构转型,进一步拓宽钢结构产品种类。萍乡依托现有钢铁新材料基础,发展粉末冶金新材料,打造粉末冶金先进制造产业,成为全国粉末冶金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区域。
(三)石化新材料方面。坚持一体化、集约化、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化工产业向新材料延伸。重点推进永修有机硅、乐平精细化工等产业板块,构建产业上下游配套、结构合理、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四)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重点抓好九江濂溪和赣州上犹南北两个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同时加快以江西大华云通玻纤有限公司和江西黄金玻纤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宜春奉新、上饶余干玻璃纤维产业建设。逐步形成南北顶端“两个面”和东西侧翼“两个点”的“2+2”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布局。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一)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铜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电力电器、移动通信、交通建筑、航空航天等延伸产业链开展招商。境外招商主攻台湾、香港、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地。钨产业重点围绕优质钨原料,向钨型材、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数控涂层刀具钻具等应用领域延伸开展招商。境外招商主攻香港、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湖南、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稀土产业围绕做强做优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以及终端应用产业链拓展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开展招商。境外招商主攻香港、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福建、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二)钢铁新材料方面。围绕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开发钢铁精深加工新产品,重点引进特殊钢、电工钢、钢板材、钢管、带钢、钢结构、高端粉末冶金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项目,扬优势,补短板,实现产业集聚和扩张。境外招商主攻日韩欧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三)石化新材料方面。重点围绕有机硅、聚烯烃以及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开展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等国家,境内主攻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
(四)玻纤及复合材料产业。积极招大引强,继续引进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或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玻璃纤维制品和复合材料等下游产品。境外招商主攻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江苏、浙江、广东、京津冀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8年8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每年从省级专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试点的市、县(区)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2019年2月,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左右)》,其中包含《江西省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江西省石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江西省建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为打造万亿级有色金属产业、五千亿级石化产业和五千亿级建材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2020年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年5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铜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2年3月,江西省工信厅印发《江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2版)》。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有色工业处0791-88916379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冶金工业处0791-88916371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石化工业处0791-88916375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建材工业处0791-88916373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 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新能源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光伏新能源产业方面,自2005年开始起步,江西省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大爆发的历史机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2021年底,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67家,涌现出了晶科能源、上饶捷泰等国内知名龙头骨干企业。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上饶、新余等重点区域,特别是上饶经开区光伏产业集群,已是全省最大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已基本形成从上游硅棒/硅锭、硅片生产、到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制造,再到应用产品和发电系统集成的较为完整产业链。2021年,全省规上光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0.9亿元,实现利润59.42亿元,同比增长8.56%。
锂电新能源产业方面,江西省依托上游资源优势,积极向下游拓展延伸,目前已建成宜春、新余、赣州等三大锂电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锂电企业112家,拥有赣锋锂业、孚能科技、紫宸科技、九江天赐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从锂矿开采到锂盐、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及模组,再到锂电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在锂盐、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领域具有一定领先优势,锂电池制造形成一定规模产能和特色。2021年,全省规上锂电企业营收503.51亿元,同比增长39.96%;实现利润总额53.57亿元,同比增长1.76倍。
二、产业发展目标
坚持做大做强做新,即做大产业规模、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300亿元;锂电产业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产品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骨干企业,力争新增一家产值超500亿元的领军型企业,3-5家超100亿元的骨干型企业,10-20家超10亿元的成长型企业。培育壮大锂电池制造、锂电池正极材料、光伏辅材等相对薄弱环节,巩固提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优势,持续扩大、拓展新能源应用规模和领域。力争到2025年,在P型PERC、N型TOPCon、异质结(HJT)等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固态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及系统比能量稳步上升,制造成本不断下降,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产业布局
光伏新能源方面,以上饶、新余等地为重点区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硅片、电池片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着力发展先进配套产业,推进多晶硅电池组件关键配套材料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发,建立完备的产业体系。同时,围绕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进光电转换材料制备、软性基材制造等环节先进技术和企业。
锂电新能源方面,以赣西、赣南为锂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以南昌、上饶、抚州、赣州为锂电新能源应用核心发展区域,着力打造国家级锂云母综合利用加工基地、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锂电产业转移基地。重点打造以锂云母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宜春锂电产业聚集区;以锂盐材料开发利用为特色的新余锂电产业聚集区;以动力电池、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新能源汽车等为特色的赣州锂电产业聚集区。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光伏新能源方面,围绕晶硅电池产业链中的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及逆变器、背板、浆料等配套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同时,围绕新一代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引进各环节先进技术和企业。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北京、江苏、上海等地。
锂电新能源方面,重点引进和发展先进电池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解质等技术和项目。境外招商主攻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境内主攻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9年12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江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带动为战略抓手,加大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力度。
2021年11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加强对新能源产能、布局、目标、重点的规划引导。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新兴产业处0791-88916352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51882、83884179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221
新余市商务局0790-6452800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纺织服装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是江西省传统支柱产业,在外贸出口、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抓住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良好机遇,实现了较快发展,已跻身全国同行业第二方阵。2021年,全省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62户,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年实际出口56.5亿美元,创2015年以来新高。其中,服装出口4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2%;纺织品出口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二、产业发展目标
全省纺织服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到2023年,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比65%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3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其中50亿元以上2家。
三、产业布局
南昌市重点发展针织服装、高档纱线、休闲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等核心产品,努力推进针织服装提质创牌、专业市场建设以及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基地和休闲面料生产基地;九江市重点发展羽绒服装、粘胶短纤、特种纱线、丝绸家纺和医用纺织品,努力推进服装、棉纺、粘胶纤维和丝绸四大基地建设,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集群;宜春市重点发展新型纱线和苎麻系列产品,加速推进印染集控区建设,打造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赣州市重点发展胸衣、毛衫、家居服等女性服装服饰,打造女性服饰特色基地;新余市重点发展麻艺家纺、布艺家纺和高档缝纫线,打造麻纺家纺特色基地;抚州市重点发展棉纺、服装及丝绸产品;吉安市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和服装;上饶市重点发展服装、家纺、苎麻制品、丝绸等特色产品。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主导产品:以服装家纺、棉纺、化纤、产业用纺织品为招商重点,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其中,服装家纺行业重点引进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以及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推进全省服装企业从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棉纺产业重点引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精梳纱线、混纺纱线、高端面料生产企业;化纤产业重点引进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生产企业;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重点引进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等产品生产企业;纺织机械产业重点引进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纺织设备生产企业。
配套及相关产品:以印染、纺织专业市场、行业服务商为招商重点,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助推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其中,印染行业重点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用水少、能耗低的印染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印染集控区。鼓励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等产业集聚区,高起点引入和建设集原辅料供应、专业设计、品牌孵化及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纺织专业市场。利用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提高关联产品配套能力,实现全省纺织服装原辅料及配件就地采购。加大政策引导,引入一批懂行业、具有较强技术水平和行业服务能力的服务商。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21年3月,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年10月,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西省 “十四五”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纺织工业处0791-88916385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南昌市商务局0791-83883510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景德镇市商务局0798-8586881
萍乡市商务局0799-6333155
新余市商务局0790-6452800
鹰潭市商务局0701-6431781
宜春市商务局0795-3221910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吉安市商务局0796-8222020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现代家具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在全国排第4位,仅次于浙江、广东、福建。2021年,全省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93家,同比增加17家;实现营业收入597.7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43.6亿元,同比增长28%;出口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7.3%。
江西省家具产业主要分布在赣州南康、宜春樟树、抚州南城三地。其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康的实木床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总数三分之一以上;“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樟树的金属家具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总数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校用家具产业基地”南城的校用家具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总数三分之一左右。
二、产业发展目标
以现代家具产业链中原料供应、加工制造、产业配套、市场营销、要素保障、公共服务为重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加快推动现代家具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全省家具产业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型、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全链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型、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型,奋力打造“现代家具产业大省”。
到2025年,将南康区、樟树市、南城县重点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家具产业集群。力争全省现代家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在全国排名稳定在前列;争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以上,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并购重组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南康组建企业集团60家以上、樟树组建企业集团20家、南城组建企业集团20家;推动实现3-5家企业上市;逐步健全现代家具产业链,推进江西省现代家具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
三、产业布局
南康以实木家具为主,重点发展实木床、实木沙发、实木桌椅、实木橱柜等产品,并向实木布艺沙发、板木结合家具、板式办公家具等领域延伸,通过转型升级,逐渐向中高端演进。到“十四五”期末,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领先、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实木家居之都。
樟树以金属家具及相关制品为主,重点发展金属档案柜、金属图书柜(架)、安防保险设备、金属仓储设备,并向金属床、金属桌椅、金属家具材料等领域延伸。到“十四五”期末,成为全国主要的金属家具及相关制品产业基地。
南城以校用家具和教学装备为主,重点发展学生课桌、课椅、学生床、电脑桌椅、学校办公桌椅、幼儿园桌椅、幼儿床、智能教育装备等产品。到“十四五”期末,成为全国重要的校用家具和教育装备生产基地。
瑞昌、广丰、玉山等地立足现状,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家具产业。
四、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
(一)实木家具。开发新材种木材的使用和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拓宽材料市场;结合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发展实木全屋定制家具;结合软装行业开发智能家居;积极开发高档家具、户外家具市场,满足个性化生活要求。
(二)金属家具。研发金属材料的高性能使用;开发应用视觉识别系统;推广自动化裁剪、冲压、激光焊接设备的使用,提高效率;积极开发健康家具、城市家具、多功能家具,拓宽销售市场。
(三)校用家具。改善木材与金属的结合方式、搭配方式,拓宽市场;围绕国家全民健康计划,积极开发文体家具设施和市民健身家具,拓宽销售市场。
上游原材料方面,重点引进板材、木材加工、木材交易等企业。中游加工方面,重点引进设计、软件开发等企业。下游应用方面,重点引进家居市场、电商平台等企业。配套材料和设备方面,重点引进塑料粉末、五金配件、智能锁具、模具制造、软体家具、纸箱和木工机械、数控设备、注塑封边等企业。
境外招商主攻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境内主攻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山东等地。
五、产业招商主要政策措施
2018年6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赣府厅字〔2018〕60号),对家具产业优化升级目标定位、发展路径、主要任务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六、联系方式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轻工业处0791-88916388
江西省商务厅 外国投资促进处0791-86246322
九江市商务局0792-8131115
赣州市商务局0797-8196152
宜春市商务局0795-3221910
上饶市商务局0793-8303106
抚州市商务局0794-8295025


  文章录入:苏丹        责任编辑:审核员       访问次数: 次 
 
       上一篇: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 07-05 ]   
       下一篇:我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09-08 ]
     相关文章: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指南
  • 蓝图已绘就,“VR+”新业态不断涌现
  • VR+文旅:云端畅游新场景


  •  
    管理频道:工信厅介绍 | 个人隐私声明 | 电子邮局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卧龙路999号西三栋 邮编:330036 联系电邮:jxgxwbgs@jxciit.gov.cn
    赣ICP备10005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0000013   公安备案号:36010802000224号
    Copy-right 2010 - 2016 JXCIIT GOV.All Rights Reserved